临床肝胆病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品管圈对肝胆手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的效果探

常规护理虽能促进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但是针对下床活动、其他康复等方面存在不足,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1]。因此,需要一种科学、规范化的护理方法,加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有研究表示[2],品管圈理念应用于肝胆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质量控制中具有显著效果,故本研究探讨品管圈对肝胆手术后患者护理质量控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本院行肝胆手术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n=34例),将实施品管圈后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34例)。所有患者符合肝胆手术治疗适应证,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存在精神病者。研究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58~73岁,平均(64.)岁;体重51~72 kg,平均(64.)kg。参照组难18例,女16例;年龄55~72岁,平均(64.)岁;体重54~74 kg,平均(64.)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术前对患者口头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手术原理以及治疗注意事项;术后给予饮食指导,并适当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并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品管圈活动护理:(1)组建小组:由护士自愿参与品管圈活动,名额共8名,并采用无记名投票形式选出1名圈长,确定品管圈活动主题,所有人员都按照主题实施护理工作。(2)组织培训:由科室主任详解建立肝胆手术护理康复品管圈的必要性和意义,并让相关的专家想小组成员详细说明品管圈活动流程以及方法等内容,以提高可行性与规范性。(3)设定目标:以术后恢复理论为指导,规范肝胆手术后护理活动,提高护理质量。大多数肝胆手术会侵及肺部,患者恢复时间长,长期卧床可提高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导致康复进程延滞。因此,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作为目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进程。(4)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患者的进行统计调查,根据“机制、人为、物质、方法、环境”5个方面罗列出影响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最终找到4个主要因素(恐惧心理、没有正确下床活动、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指导以及术后切口疼痛)。(5)制定护理对策:根据上一步骤,砸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疼痛护理、活动指导、心理疏导以及康复训练等。(6)实施计划:由圈长与1名科室主任进行护理质量评估,每天1次。圈长安排组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手术治疗机制详解,让组员告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说明下床活动对身体恢复的积极作用,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指导患者下床活动过程中,应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夸赞、鼓励患者,使其树立信心,促进其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护理部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估情况,量表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康复指导、专科护理以及基础护理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由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行t检验。P<0.05,组间差异显著。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0.)d、(1.)d、(3.)d、(1.)d,短于参照组的(1.)d、(3.)d、(7.)d、(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09、15.45、10.21、4.90,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3.)分,高于参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5,P<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品管圈活动小组设定目标、现状调查、因素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康复与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正确引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加强心理疏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减少患者并发症,从而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品管圈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依托,准确找出影响护理质量的原因,加强护理活动规范性,让患者术后护理有章可循,增强患者的术后护理信心;另外,对护士进行品管圈培训,以提升其护理素养和专业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肝胆手术护理的针对性,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效益,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效率与质量。